枣庄3D打印

枣庄3D打印

当前位置: 枣庄3D打印 > 企业新闻 > 口腔金属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简述
企业新闻

口腔金属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简述

更新时间: 2019-12-03 09:32:31  查看次数: 726    

近年来口腔加工工艺发展迅速,目前,口腔金属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主要为失蜡铸造法、CAD/CAM切削技术、选择性激光熔覆(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BM),SLM和EBM是最具代表的两种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近来新兴的制造技术,特别是用于医疗行业的生物3D打印,在医疗科研及临床应用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3D打印又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其原理是将三维CAD模型用软件处理形成多个薄面截层,运用离散性材料(粉末、液滴、膜片等)通过逐层打印实现三维物体的制作。3D打印在医学牙科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5.1%。随着3D打印技术速度、效率以及精度的提高,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日本、德国、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应用了钛制修复体,九十年代我国也开始了对其的研究,而且在钛铸造工艺及包埋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失蜡铸造这项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失蜡铸造也称熔模铸造,是一种精密铸造技术。它是利用蜡料制作整体模子,于其表面涂上耐火涂料,硬化干燥后将蜡模熔化形成铸型—模壳,模壳经过高温焙烧后进行浇注,待冷却液凝固后敲掉模壳即会获得铸件。铸造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可制作形状复杂的修复体、成本较低。主要缺点为:铸件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常有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


纯钛的质量轻,高温熔化后流动性差且极易氧化,因此钛铸造和常规的钴铬合金或金合金铸造工艺不同。牙科钛铸造需要用特殊的专用铸钛机才能制作出符合临床要求的口腔修复体。随着铸钛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生产的牙科铸钛机已经可满足临床要求。如今,牙科铸钛机的研制日趋完善,而包埋料的改进成为提高铸造精度和质量的关键。有很多学者对包埋料作了研究,外国学者Tamaki等研究了5种包埋料制作的钛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发现以磷酸盐为结合剂的包埋料,其制作的铸件表面明显比非磷酸盐类包埋料粗。对于铸造冠桥修复体,提高其精度以满足临床要求需改进铸造工艺。国内有学者研究了铸造工艺对钛冠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纯钛铸造工艺后,铸件的适合性明显提高。目前,精密铸造技术是临床上制作口腔修复体的常用技术,然而其工序繁琐,加工周期长,易产生气孔、铸造不全等缺点,因此研究加工难度低、时间短、精度高以及无铸造缺陷的口腔金属修复体成型新方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

3D打印室间隔缺损心脏模型的方法

3D打印种植导板辅助种植手术过程

对于光敏树脂材料的了解

3D打印产业链的基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