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源自19世纪美国研究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型技术,学界将其称为“快速成型技术”。1986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胡尔利用一种叫光敏树脂的液态材料,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3D打印机。随后胡尔以这种技术为基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设备公司3DSystems,并于1992年卖出了第一台商业化产品。上世90年代3D技术经历过一波快速发展,例如198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卡尔提出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申请了“三维印刷技术”专利等。本世纪至今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先后涉足3D打印制造,目前全球已经产生两家行业巨头Stratasys公司和3DSystems。根据WohlersAssociates统计,2012年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22.04美元,同比增长29%,预计未来3D打印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把3D打印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本世纪的市场”。
3D打印的技术特征与产业发展情况决定了产业链的构成与呈现的特征。为提升我国3D打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实现其快速发展,必须针对3D打印产业链的发展状况,探讨产业结构、特征及产业形势。
已有研究对产业链进行界定的视角很多,但不存在统一的方式。本文以产业重要组成为基础,以商品流动的过程从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的划分角度进行模糊界定。3D打印产业链是3D打印产业各部门之间根据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相互联系,在产品传递上顺次关联且具有一定时空布局关联的关系形态。从技术经济转换的角度,依次为产业上游、中游与下游。产业上游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研究院、3D打印材料供应商、3D打印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模具设计商等。中游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网络(3D打印设备经销商、3D打印服务商、3D打印材料经销商)。下游是消费市场,包括工业制造、个人消费市场、生物医疗。同时,3D打印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另外与相关产业进行交互,主要有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