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3D打印

枣庄3D打印

当前位置: 枣庄3D打印 > 企业新闻 > 3D打印产业发展形势
企业新闻

3D打印产业发展形势

更新时间: 2019-09-05 16:12:02  查看次数: 554    

由于我国3D打印产业尚不成熟,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商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缺乏整合。从总体来看,根据3D打印行业研究的Wohlers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约3亿美元,美国实现了我国5倍的产值,占到全球市场的37.5%。产业中包含了大学、研究院、3D打印企业、3D打印服务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集创意制作到航天航空于一体的各消费企业。当前已经初步形成集大学、研究院、3D打印企业、3D打印服务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与不断拓宽的消费市场于一体的3D打印产业链结构。



大学、研究院与3D打印企业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具有设备、原材料自主研发能力。随着产业的发展与竞争的必然要求,我国3D打印产业成立了部分战略联盟。2012年10月15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与此同时,各地产业园区也在建设当中。3D打印企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打印设备、所需特定性能材料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也对设备及材料进行销售,提供数字模型、售后等服务。以2014年我国的十大3D打印企业为例,大都推出各自研发的产品在企业的官方网站展示、出售。其次,以入驻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出售工业级3D打印机及个人3D打印设备。全球三大桌面级3D打印制造商之一的太尔时代推出的UP!mini在京东、淘宝均有销售。产业链中有少量的3D打印服务商,提供设备出售、租赁、材料供应、数字化模型设计等服务,还包括国防科工等消费市场。


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各有用武之地

传统机械制造是基于削、钻、铣、磨、铸和锻等“减”材制造基本工艺的组合,工件的制造一般要经过多个工艺的组合才能完成。而3D打印技术秉承“分层制造,逐层叠加”核心原理,是一体成型技术,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完成整个工件的制造。从工业应用领域来看,目前3D打印适于小批量、造型复杂的非功能性零部件;大多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内用于制造样件和模具等;而传统的机加工制造就适用于大规模、需要量产的部件,并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领域。从使用的材料来分析,受制于技术的需要,3D打印技术目前使用的材料多为塑料、光敏树脂和金属粉末等材料,这与传统机加工可以使用几乎任何材料相比要少很多。但3D打印就像其技术特点一样,几乎不产生浪费,材料的利用率可超过95%;而传统的“减”材制造,不同程度要产生许多废料。